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影評

  就是考慮看哪齣電影來寫這篇影評時,已經絞盡腦汁了。《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就是解釋戲名已經夠字數了,可是還未上映呢。《恐懼鬥室5》?應節啊,能慶祝萬聖節之餘又能慶祝生日呢,可是這鹹電影是三級的啊,我這個乖仔又怎會看三級片呢?!於是在家裏找有甚麼珍藏可作題材。不久,就找到經典中的經典--《The Sound Of Music 》!
  這齣美妙的電影我看過2次,一次在小學的時候英文老師在課堂上播的(學習英文?可是電影裏的英文卻不是一個小學生能夠明白的啊!看戲內的抵死情節?像我般以為自己很醒目的小學生只會覺得「The Lonely Goatherd」木偶劇是很低能。),另一次已經忘記了何時看了。今次是第三次,亦是最深刻的一次。
  電影講述一個「不稱職」的修女被修道院院長調往一個艦長與七個孩子的家庭裏做家庭教師。描述她怎樣將音樂帶進這個家庭,把活在封建家庭裏的七個孩子救出,甚至打動封建家庭中的「皇帝」--作為艦長的爸爸的芳心。
  片名叫《The Sound Of Music 》,片內當然充斥著音樂了。片中每首歌曲都值得欣賞,旋律簡單而動聽之餘,歌詞更值得慢慢咀嚼。歌詞作得如詩一樣,比現在情歌有味道得多,比現在的rap更押韻。
(待續)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披頭四或遊戲機?

  上星期前披頭四成員Paul McCartney在以色列舉行的演唱會圓滿結束,除了實現了披頭四每位成員四十年來的願望之外,亦打破了四十三年前以色列政府禁止披頭四於當地舉行演唱會的禁令,再次展現出音樂是不分年齡,不分國介的。
  60至70年代紅透半邊天的披頭四,曾經計劃於1965年在以色列舉行演唱會,但當地有國會議員反對,擔心那些披頭散髮,以擴音器發出嘈音的樂隊會荼毒當地的青少年,因此演唱會被迫取消。至今年1月,以色列政府向仍然在生的2名披頭四成員,Paul McCartney及Ringo starr,以及已故的John Lennon及George Harrison的家人發道歉信,又邀請Paul McCartney到當地舉行演唱會,慶祝以色列立國60周年。為了完成自己及其他3名成員的心願,Paul McCartney在他的「友誼第一巡迴」演唱會中,加插以色列一站,為以色列歌迷帶來這場押後了43年的演唱會。
  50至80年代,到處都有出名的樂隊,是為音樂的盛產期,於英國便有披頭四,Led Zeppelin,Deep Purple;美國便有Eagles,Doobie Brothers,香港也有溫拿,Beyond等等。80年代尾,美國開始流行punk rock,令當時的年青人每聽到punk rock後真的punk了,只顧吸毒,飲酒以及穿耳環鼻環,我想當時比起披頭四的音樂更荼毒青少年。
  90年代後,punk rock時代開始衰落,雖然年青人不再punk,但他們少了再一起夾band玩音樂,再沒有聽過有出名的樂隊了。在香港,我們再聽不到樂隊編的曲,再看不到樂隊作的詞,再沒有樂隊把自己編的曲作的詞即場演繹的live show,換來的則是千篇一律的情歌,由五官標致(未必精於歌藝)的歌手替編曲人以及作詞人(編曲作詞各一人)來唱出。而所謂的唱作人則把他捧得與天比齊,上到音樂節目便成為主角,後面一大隊band只是這位主角的陪襯。
  為甚麼香港的音樂會落得這樣的田地?為甚麼再不聽到音隊的聲音?是因為年青人都忙於準備接踵而來的考試測驗?可是哪時會見到學生放學後三五成群溫習?又哪會聽到學生說:「喂,放學一起夾band啦!」?反而經常聽到的是「喂,放學一起打機啦!」然後三五成群的去網吧。現時的年青人除了準備考試之外,所有時間全放到遊戲世界內,哪來時間玩音樂?
  其實以色列政府是否覺得遊戲機比披頭四更具「殺傷力」,更會荼毒青少年,所以向披頭四成員道歉,邀請Paul McCartney到當地舉行演講會,鼓勵青少年多玩音樂?